【閱讀】《咖啡癮史》壯遊只是為了咖啡的歷史小故事?

非虛構寫作能說服我的一瞬間,必定是作者的某種偏執,讓我覺得是這輩子無法企及的境界。 可能有些人會跟我一樣,一開始只是單純想對咖啡有多一點認識,所以選讀的這本書。結果讀了之後才發現,它並不會告訴我阿拉比卡豆和羅布斯塔豆的選購、口感和差別,這根本是一本貨真價實的非虛構的散文體歷史小說的混合讀物,重點是咖啡與人類的歷史文化連結這部分。 先不論細節的真實度,光是作者史都華‧李‧艾倫為了尋咖啡的根,跑去衣索比亞、麥加、印度、東西歐、巴西進行一連串的考據與壯遊,甚至在戰亂頻繁的非洲邊境像個偷渡者潛入、被趕出,這些行為就是一瞬間讓我對於內容信服的因素。更別提還混在第三世界中,想要靠著偷渡藝術品過活兼旅行的打算,這樣真實的流浪者日記,充滿危險與迷人的因子;書本的末段是在美國偏鄉進行一場「尋找最難喝咖啡」的公路之旅,《咖啡癮史》讓讀者避開所有親自犯險的動作,藉由這樣瘋癲的作家,書寫出一段真實的行動藝術,試圖讓我們明白──每天手上的那杯咖啡,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東西。 「我這趟以咖啡為中心的人類歷史之旅,是為了好玩而展開的。因為人類的發展其實與裙子一樣,可以隨著長短而進退;如果連我都不知道歷史是由一連串事情連結而產生,那就實在太荒唐了……」 p169 作家的確是無法只是關在家中的電腦前閉關,真正的作家會為了人生中值得偏執的事背起行囊,開展艱難的壯遊。 《咖啡癮史》裡最重要的就是那些「歷史」了,這是最無聊卻又最重要的地方。咖啡豆從非洲到伊斯蘭國家這些小故事中,因為我對於中世紀的歐亞歷史不夠熟悉,所以感觸不深,只能隱約感到咖啡剛開始從神秘教發跡時,大家猶如對待毒品一般的拉扯心理──獨裁帝國對抗神祕且讓人民醒覺的飲料 ( 有點類似現代自由社會對抗網路新科技與制約操作 ) ;直到講述到從伊斯蘭國家傳到歐洲時的歷史,才是讓我比較感興趣並有聯結的部分。 「貴族們,工匠們,大家一起坐下來, 即使是更高貴的階級,大家也不分上下, 只需要為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位子, 即使有地位更高尚的客人來臨,你也無需, 把你們自己的位子轉讓給他們。」 p164 這段是作者引用 17 世紀時,咖啡店的標語。這時的咖啡在歐洲催生了民主、人文與偉大哲學家們,作者用了很多例證,來說明咖啡是如何從那個時代背景來改變人類的生活習慣;在咖啡出現之前,歐洲人的早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