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9的文章

【閱讀】《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應當要列入校園教材

圖片
在二二八這天推薦這本書,我認為是絕佳的入門首選。 身為一個臺灣人,多少會接觸二二八的各種資訊轟炸;太激動的,有時會讓你懷疑立場是否遭扭曲;太悲情的,會讓你覺得真相殘酷不想相信;太說教的,會讓你只想訂必勝客放假打 switch ;太輕鬆的,又讓人感到巨大的傷痛被輕輕放下,就像是「臺灣吧的蕭宇辰小火車」那樣,但他也是用盡心力想提起觀眾對於二二八的一點興趣。 若真的想要入門閱讀二二八的全貌,建議可從這本《激越與死滅》開始。作者黃惠君,是紮實的歷史學者,她有考據確實完整的史觀與佐證,因此你不用擔心會讀到不正確的資訊,就算是有爭議性的證據,她也會清楚交代脈絡,留給讀者判斷。並且她選擇了用說故事的邏輯帶我們認識民國 36 年那幾天發生的事件,完全不會有論文感、學者感、無聊感、濫情感。                                                                                                  考據資料豐富多元                                                                                                                                               接著你會看到一個個如偶像團體般的英雄們,在那幾天、那幾年的人生遭遇,各種人性美好的姿態濃縮在短短的幾天爆發蔓延,天空的空氣都充滿了清流與正義。我猜想這些人若是沒有在二二八的時候死掉,今天就是「臺流」領先「韓流」 ( 別太敏感我是指亞洲演藝圈 ) ,而且臺灣大概會維持在亞洲四小龍之首很久。──這群人都是臺灣高知識分子、各領域的頂尖年輕人。 因為他們的奉獻,所以我們今天有《還願》可以玩爽爽,有人還可以罵 Tsai-Englishit 不會被抓去關。我們真的要感謝這些前輩英雄,話不多說,先貼上我的偶像,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遠遠超過 Chris Martin 、諾蘭和安迪沃荷,直逼老子和佛祖。 他是陳澄波。 他至死那刻留下什麼話大家知道嗎? 「勿可分枝作派,應求全島藝術前進的最大動力。」 p201. 他講完這句話沒多久就變成一具

【閱讀】《麥田捕手》仿中二生的日記,寫給我們的老中二魂

圖片
這真是一本他媽的國中生日記,寫的是一個被退學的高中生不敢回家在街頭瞎晃了大概三天三夜的故事,但是看到結尾我他媽的差點哭了,連講話都變得如此中二,接下來要做個更中二的事情,就是爆雷。我要直接說出整本小說的最後一句,請別擔心這完全不妨礙讓人想要閱讀的慾望: 說來好笑。你千萬別跟任何人談起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談起,就會懷念起每一個人來。 P284. 我常在想,為什麼我們學校的國文課本都要選一些看起來不好笑的文章,如果偶爾能將這些幽默的優良課外讀物,直接變成課內讀物,是不是會勾起更多人對於學習的樂趣?麥田捕手的字又大又寬,幼稚的語氣讀起來很快,劈哩啪啦就看完了; 「我問你,你還有香菸沒有?──要是你說聲『沒有』,我會立刻倒在地上死掉。」 p69. 偏偏作者是沙林傑,偷偷置入了一些大人的看法穿插在這些幼稚的「他媽的」、「老天爺」語氣之間,那些帶有世代衝突與個人認同的智慧,會讓人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偶爾停佇三四秒,如果你是個大人,保證也會被那高中生的想法給震懾住。 這幫聰明人就是這樣,如果不是他們自己在發號施令,就不高興跟你進行一場有意思的談話。他們自己一住嘴,也就要你住嘴……他最害怕的,就是怕有人說出來的話比他高明。 P196. 而且也很好笑。你只要說些誰也聽不懂的話,他們就會俯首聽命,要他們幹什麼就幹什麼。 P212. 我絕對不會說這是什麼可以讓人回憶起青春生澀情感,像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那樣的小說,絕對不!麥田捕手是他媽正格的體制衝撞楷模,不是那假惺惺的自慰那些年 ( 請原諒我的語法暫時被深深影響 ) !主角霍爾頓在書中,最討厭的就是那些令他作噁的大人和假裝自己長大的同學,帶了些憤世嫉俗,也帶著不成熟的觀點,可是那也如同大人們每天向自己小孩學習的東西──做真實的自己。而我們無法否定我們心裡也有一個像那樣,不想長大的自己,不管我們現在是幾歲。 儘管沙林傑描述這個青少年的膽小怯懦,除了被退學後不敢回家讓家人知道;還有在遭遇危險時面對的不敢反抗;並且在女孩子、同儕面前不太據理力爭那強烈的自我意識,但這樣子的青少年,他比起台灣的我們其實算是勇敢很多了。比我們敢打架,比我們敢做壞事 ( 高中生跑去開旅館叫妓女應該是那個年紀的壞事吧? ) ,重點是──比我們敢面對自己真實的聲音。 文化差異從中可以很明顯地

【閱讀】《城堡》在上,卡夫卡想進去,我只想逃走

圖片
這本沒寫完的曠世巨作有各種專家評論,包括了村上春樹,就算沒看過《城堡》很多人也看過村上春樹那種呢喃中又有點自由的文青篇章,他 15 歲就看了《城堡》而且覺得這就是寫給他的書,我倒是二十五歲看了《審判》都不知道我到底是不是看中文譯本,我覺得看書的運氣很重要,反正《城堡》的精采大家都知道,這篇我乾脆整理下比較個人的 —— 關於看書的運氣。 在平均一個人一年會閱讀兩本書的台灣,就算未來提升到了 5-6 本,我個人經驗是在錯誤的時間前提下,用錯的方式閱讀,就算選了再對的書,都等於沒讀。就像《審判》對當時很鄙棄被貼上文青標籤的我,根本就是亂讀,以至於我全忘了那本再說什麼;但《城堡》是在我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後遇到,變成我心裡不可撼動的調劑良藥,是非常有療癒作用的作品。 如果硬讀書很痛苦,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忠於自己的心,可以去打球、打電玩、上網、把妹、夜店、衝浪,是的,忠於自己的心,這也是卡夫卡談論的主題。 每次翻開一本書總是有個目的,長大後時間少,不再像學生時期單純為了汲取知識技能或賣弄;而這些目的會帶領我們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書,也許化解一些當下的不安,或是成為一段影響至深的人生緣份,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就像我最喜歡的日本作家是伊坂幸太郎,我是單純因為以前在某公司樓下等女生下班,在書店亂拿打發時間,然後就愛上這個作者。不管是因為散文寫不出來遇到朱國珍的《半個媽媽半個女兒》,或是覺得厭世、生活煩悶時想亂揮霍時買的《異鄉人》、抑或是去年為了跟風想收藏一本新潮文庫而買的《基督山恩仇記》,總之各種超越了「獲取知識」的理由而打開的書本,通常都會對生命有很深的幫助,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下的困境 ( 例如可能剛好你遇上個失戀的朋友,又剛好能用剛看過的小故事安慰他 ) 。我很幸運有這種體驗,也推薦這種體驗給沒有太多時間看書的朋友。 《城堡》裡的城堡,有些人覺得是卡夫卡泛指政府權力,有些學者則認為是集體虛無等等各種角度都隨便。對我來說的城堡,就是那些「我永遠無法理解並認同的人事物」,是那些在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不順遂與仇恨的總和,城堡總會令我厭惡到遠遠逃開,或是把頭深埋在土裡眼不見為淨,唯一和卡夫卡不同的是:城堡總是令極高虛榮心的我想放下全身裝備逃之夭夭,永遠像書中的女主角只想一走了之;但是卡夫卡在《城堡》的主角 K ,卻是想盡辦法走向城堡,就算永遠到不了也試圖

【社會大學】2019台北國際書展兩日遊記

圖片
2019第二十七屆台北國際書展 2019.0212-0217 這次最棒的戰利品就是這個筆跡和無涯子的傳功之握! 簡單分享一下心得給這兩天要去的朋友。在折扣的分配下,大概都在5-6本打6X折那邊的攤位,都可以好好選;有些最多只到75折的地方,我會少買一點,甚至不特意選到3本,像是大塊、楨德,這兩處風格多、量少質精,什麼都好唯獨折扣普普,要特別小心荷包。讀書共和國的書我覺得選擇較少、較雜,但人潮爆多,店員又會要你一直儲值,買想看的就好,不建議儲值。每個出版社攤位都有不同的調性,基本上挑滿三本做基本折扣都不難,城邦的攤位可以多挖,書類多,大眾類型基本不缺,大宗的日本流行小說也具備齊全。印刻也有很多好書,只是我一本都沒買,因為該讀的之前都買好了,而且整攤看起來有點嚴肅。周邊的攤位,有大量的工具書、宗教經典出版、視覺藝術與建築等都是挖尋專業書目的好所在,這部分的驚喜就由朋友們現場自行體會了。 會場中間也有書獎推薦區,如果沒有明確方向可以去那先晃一圈,記下有興趣的書,再前往該攤位逛,會有效率的多。效率很重要,因為兩天整我連世貿一館都逛不完,活動也幾乎沒時間聽,簽書能找到黃老師根本屎運,因為當時我正在迷路。世貿三館是親子、兒童類為主的區域,有小孩的朋友可以考慮先去繞繞,我沒時間過去不太清楚那邊狀況。 第一次逛書展,覺得真是神奇的地方,到處都是讀者、作家、編輯,路邊隨便停下來,就可以聽到很酷的喇賽內容,從國家大事到種菜要選什麼書都有,四處是講座跟作者簽書會,沙龍裡正在分享怎麼吃生酮,歐洲人在我面前興致勃勃地讀起中文寫的日本簡史,男國中生叫女同學不要選星子要選九把刀;教授正演講大罵現代人都不看書,周圍站滿一臉被叫來捧場的大學生,還有科幻小說的作者在沙龍結巴地批評時事。 總之就是很有活力的場合,不單純是逛街購物的活力,還有很多在天上飛的東西,如果有一個竊聽器能錄下世貿裡所有的對話,參考以後絕對可以寫出很接地氣的作品。我不知道以往的書展是不是這樣子,但總覺得走在這裡根本就沒甚麼文青不文青的,我就是進去大觀園的路人,村民等級有幸看到一堆騎士打怪這樣,在某書攤我低頭看這排書怎選的那麼有趣要拿起來,才發現原來不小心亂拿到一個中山女高學生選好的書。   人潮眾多的展場,比資訊展和電玩展還令人驚嘆 我已經買回一整箱書單了,最實用

【閱讀】《兒子的大玩偶》,讀者的小樂園—黃春明作品集02

圖片
時間拉回十五年前,在台藝大一個尋常的通識教室,黃春明老師頂著一頭亂髮在教課,內容是什麼我忘了,只記得他一個老人家總逗得整間大學生哄堂大笑,我很後悔當初是個愛翹課又不擅選課的死大學生,沒選這門課,也就只看過黃老師這麼一次。讀《遠大前程》遙想狄更斯在那年代真了不起;讀《兒子的大玩偶》同樣也覺得黃春明真了不起,所以對於這樣錯失的學習機會超級扼腕捶心肝,人生啊。 不過還好遲到的總是會到。從這本作品集裡,我還是真正認識到黃老師要帶來的文學。首先我要指責一下讓我那麼晚才讀這本書的兩個誤解,都是他們的錯! (雕民 貌 ) 「鄉土文學」這四個字害人不淺,我以前總感到抗拒,也相信不少人會和我一樣,把八點檔「鄉土劇」和「鄉土文學」套在同一個大框框裡,沒錯我就是這麼無知!以為鄉土文學就像是把世間情、娘家那個麥口、麥口的人物背景對白拉到書本裡,用優雅一點的表現方式而已,這是第一大錯誤。連黃老師在書序中說:這些被「他們」分類為鄉土文學的小說……。我猜想黃春明在寫這些作品的時候,應該還沒有想到這四個字眼,單純只是想寫好自己的土地上那些人物的故事。 第二大錯誤則是常常看到評論推薦裡寫的「悲苦的小人物真摯的情感故事」這類,我覺得這樣的評論也是害人不淺,生活已經夠悲苦了,令人不想再去閱讀一些悲苦故事。然而實際上在作品集中,有底層社會的人物,也有上流社會的角色,貧窮富有的背景環境都各有不同風味的故事,重點是一點都不悲苦,反而是各種幽默,且不是那種富有心機的諷刺黑色幽默,而是另外一種更單純、更溫柔的逗人一笑,更是一種樂觀,讓讀者生出信心面對困境的那種天真幽默。 丟掉這兩點外在的刻板印象,面對自己容易隨波逐流的愚蠢無知之後,就順利直接翻開享受這本書了 。故事囊括了從黃春明師範學院時代的第一部短篇小說《清道伕的孩子》、初入文壇的故事《玩火》,到被改編為知名新浪潮電影的《兒子的大玩偶》之後的作品也皆有收錄,跨足 1950-1970 年代的代表作,讓我們可以清楚快速地閱讀這個作家在不同的階段如何展現他對於人們一貫的溫柔。 有時我會想不管是寫作或閱讀,為什麼群眾總是偏好廢文、消費式的消化,但我發現我會錯意了,其實這種現象應該是說明了「接地氣」的重要,黃春明在他的小說中讓我明白了這個重點,用字淺白、單純易懂,甚至人物對話間的臺語、狀聲詞、贅言都盡皆保留,但我們絕對不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