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城堡》在上,卡夫卡想進去,我只想逃走


這本沒寫完的曠世巨作有各種專家評論,包括了村上春樹,就算沒看過《城堡》很多人也看過村上春樹那種呢喃中又有點自由的文青篇章,他15歲就看了《城堡》而且覺得這就是寫給他的書,我倒是二十五歲看了《審判》都不知道我到底是不是看中文譯本,我覺得看書的運氣很重要,反正《城堡》的精采大家都知道,這篇我乾脆整理下比較個人的——關於看書的運氣。

在平均一個人一年會閱讀兩本書的台灣,就算未來提升到了5-6本,我個人經驗是在錯誤的時間前提下,用錯的方式閱讀,就算選了再對的書,都等於沒讀。就像《審判》對當時很鄙棄被貼上文青標籤的我,根本就是亂讀,以至於我全忘了那本再說什麼;但《城堡》是在我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後遇到,變成我心裡不可撼動的調劑良藥,是非常有療癒作用的作品。

如果硬讀書很痛苦,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忠於自己的心,可以去打球、打電玩、上網、把妹、夜店、衝浪,是的,忠於自己的心,這也是卡夫卡談論的主題。

每次翻開一本書總是有個目的,長大後時間少,不再像學生時期單純為了汲取知識技能或賣弄;而這些目的會帶領我們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書,也許化解一些當下的不安,或是成為一段影響至深的人生緣份,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就像我最喜歡的日本作家是伊坂幸太郎,我是單純因為以前在某公司樓下等女生下班,在書店亂拿打發時間,然後就愛上這個作者。不管是因為散文寫不出來遇到朱國珍的《半個媽媽半個女兒》,或是覺得厭世、生活煩悶時想亂揮霍時買的《異鄉人》、抑或是去年為了跟風想收藏一本新潮文庫而買的《基督山恩仇記》,總之各種超越了「獲取知識」的理由而打開的書本,通常都會對生命有很深的幫助,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下的困境(例如可能剛好你遇上個失戀的朋友,又剛好能用剛看過的小故事安慰他)。我很幸運有這種體驗,也推薦這種體驗給沒有太多時間看書的朋友。

《城堡》裡的城堡,有些人覺得是卡夫卡泛指政府權力,有些學者則認為是集體虛無等等各種角度都隨便。對我來說的城堡,就是那些「我永遠無法理解並認同的人事物」,是那些在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不順遂與仇恨的總和,城堡總會令我厭惡到遠遠逃開,或是把頭深埋在土裡眼不見為淨,唯一和卡夫卡不同的是:城堡總是令極高虛榮心的我想放下全身裝備逃之夭夭,永遠像書中的女主角只想一走了之;但是卡夫卡在《城堡》的主角K,卻是想盡辦法走向城堡,就算永遠到不了也試圖用自己的力量接近一點,知道人生中完全沒辦法避免和這些不喜歡的東西相處。芙麗妲說:「我將無法忍受在這裡的生活。如果你想留住我,我們就必須移居到國外,去哪裡都好,去法國南部,去西班牙。」……。「我不能移居國外,」K說:「我到此地來,是為了留下來。我將留在這裡。」以一種他根本沒有費力去解釋的矛盾,他像是自言自語又加了一句:「除了想要留在這裡的渴望,有什麼能吸引我來到這個荒涼的地方呢。」P158.

我是這樣認知的,一個人最抗拒的事物中,必定在其中有極為吸引我的元素在裡面。假使我抗拒的城堡之一是「社會不公義」,就也很難否認那我對於「社會權力」也很渴望,逃不開避不掉,太極陰陽本身就是組合人生的兩面。建立在這點的認知基礎,卡夫卡在書中某些有如熱血笨蛋的自我自由意識,才更顯得珍貴,因為這些話語可以撫平我遇到到不平的感受,可以給予我感到恐懼時一些勇氣。這些字句每個人會自有不同的解讀,但總體上是非常激勵人心的:亦即無知之人能更放膽去做更多事……您怕的該不會是──在無知之人的眼中,一切都是可能的……P67.
老闆娘說:「其實是大家的經驗之談。」「所以也可以藉由新的經驗來駁斥,」K說……P101.

其實以前看村上春樹的書,也總說不上會有什麼感想,也就是幾許的喃喃自語,以為那些呢喃沖淡了劇情線。隨著接觸的文學作品增加,甚至遇到那種連喃喃自語都稱不上的艱澀意識流,才覺得自己的井底觀天越發可笑,但就算是可笑、被譏諷,我還是得站在這兒講出我忠於自己的看法,不管過去或未來,當下的直觀想法就代表了我這個人,到底有什麼不好說的?也到底有什麼值得被笑的?這部分就是卡夫卡和村上春樹的作品裡展現的態度。照理說在村上的書賣得很好的台灣,獨立思考應該是有相當強勁的力道,除非說很多人像我一樣,這部分往往讀了不能理解,錯過了那些作品中要人昂然無愧於心的菁華。

卡夫卡的《城堡》化解了好幾年前我對《1Q84》的敵意並幫我理解內涵,人生不就該這樣嗎?接觸不適、直視抗拒,然後增加包容,走向圓滿。

「鼓勵他就等於是跟他說他做得對,說他只需要以目前的方式做下去,可是偏偏以這種方式他卻永遠不會達成什麼;一個眼睛被矇住的人,你可以鼓勵他看穿那塊布,他還是永遠也看不見;只有當別人拿掉遮住他眼睛的布,他才能看見。」P212. 

這段提出來也是因為對我有特別的意義,我常分不清「鼓勵」和「幫助」的差別。

就拿我寫這些書籍感想來說好了,我都不知道這些看了有沒有「鼓勵」朋友閱讀的效果,卻以為能對人有什麼「幫助」,那如果我還期待有什麼人會看,簡直就是太傻了;所以我應該這樣提醒:這些文章的脈絡,其實是對自己的「鼓勵」,藉由書寫整理,讓自己更清楚到底看到了什麼;真正對我有所「幫助」的是這些作家們,是他們用作品拿掉我眼前的布。

這是個很不錯的時代,「幫助」隨手可得,只是我們卻也更意外的難以找到幫手,常陷入自身和他人的糾葛,永遠靠著不切實際的鼓勵(甚至伴隨大量經濟行為去獲得鼓勵)

我最大的願望是在創作中,可以讓自己更接近心裡的那些城堡,誠實的弄出一些貨真價實的東西,「幫助」別人。如此,這本《城堡》對我的意義重大不言可喻,若是一年只能看兩本書,真可能不能少了它。



作者: 法蘭茲.卡夫卡  
原文作者: Franz Kafka
譯者: 姬健梅
出版社:漫步文化  
出版日期:2014/06/05
ISBN9789869016049
叢書系列:rever
規格:平裝 / 384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閱讀】《兒子的大玩偶》,讀者的小樂園—黃春明作品集02

【閱讀】《浪人之歌》我的家就在那衝浪板,我的心屬於那片海

【閱讀】《刺青》的短篇集美感─文學藝術家谷崎潤一郎